来自中国的地球大数据,将帮助非洲国家抗击农业灾害。近日,第四届“数字丝路”国际会议在深圳市开幕,各国专家紧密携手,让地球大数据科学服务于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。

  “数字丝路”(DBAR)是2016年启动的一个国际计划,由中国科学家倡议发起,目前有57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与。它通过分享经验、技术、数据和知识,实现地球大数据在“一带一路”可持续发展中的科学服务,有助于基础设施改善、环境保护、降低灾害风险、水资源管理、城市发展、粮食安全、海岸带管理和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等领域。

  会议开幕式上,中科院的地球大数据科学工程先导专项向莫桑比克正式赠送了该国10米分辨率耕地制图数据。该数据将有助于加强莫桑比克对洪涝、旱灾、农作物病虫害等灾害的应对能力,为莫桑比克农业发展与水资源合理开发提供信息支撑,保障粮食安全。

  DBAR主席郭华东院士说:“提供给莫桑比克的是动态的地球观测数据,有助于他们实时或准实时地监测水灾和旱灾。”

  郭华东指出,DBAR已经具备“展示+共享+在线分析”三位一体的地球大数据服务能力,还将不断搭建国际科技合作网络,继续加强地球大数据基础设施建设,促进数据共享和互利互惠。

  来自29个国家的200余名专家参加此次会议。开幕式上,亚美尼亚不动产管理委员会签署协议加入DBAR。其代表阿尔塔克·皮洛扬表示,亚方愿分享本地观测数据,并通过数据共享提升国土管理和环境监控水平。

  今年9月中科院编写的《地球大数据支撑可持续发展目标报告》,被列为中国政府参加第74届联合国大会的四个正式文件之一和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峰会的两个文件之一。(记者 高博)